3月25日,交银国际(3329.HK)发布2019年度业绩报告,期内实现总收入15.70亿港元,净利润5.01亿港元,分别较2018年增长5.8%及21.8%;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87.30亿港元,较2018年底增长29.5%;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09港元,派息比率连续三年达49%以上。
作为首家中资银行系上市券商,交银国际近年来坚持规模拓展与风险控制并重原则,实行资产业务与持牌业务平衡发展、协同推进的经营模式,业务及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核心财务指标稳健增长。2019年总收入、净利润及总资产较上市前(2016年)分别增长49%、43%及84%;公司获惠誉和穆迪授予香港中资券商最高信用评级(长期发行人评级分别为A和A3)。
具体来看,投行业务大幅提升,2019年,交银国际投行业务收入同比翻番,完成项目数创新高,全年共完成保荐人项目5单、全球协调人及账簿管理人项目20单、债券承销项目73单及财务顾问项目1单。
根据彭博数据统计,IPO承销项目数量和离岸中资债承销规模分别位列香港市场第8名和第3名。主导完成的康德莱医械、太兴等保荐项目,承销项目覆盖扩大至零售、医疗、物业管理、地产、教育等多个板块。
在资产管理业务结构方面,2019年,交银国际资产管理规模约为274.37亿港元,同比增长10.6%。公司不断完善全资产类别跨境资产管理平台,主动优化产品结构,在资金端推出不同策略基金产品、定制化专户产品及固收票据类产品,着力加强以中资美元债为主的固定收益业务。
除此之外,2019年4月,交银国际与交银国信在上海共同发起设立交银科创股权投资基金,成为中国首支银行系科创类股权投资基金。交银国际担任基金管理人,汇聚交银集团资源对接科创板,截至2019年底,投资已涵盖云计算、大数据及生物医药等科创板重点支持行业,并以“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效益化”为导向,设立区域子基金扩大基金规模。
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在业绩会上表示,2020年是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新冠疫情“黑天鹅”已在全球大部分区域爆发,在疫情阴霾笼罩之下,必须警惕全球经济所面临的衰退风险。交银国际将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更加“审慎、稳健、合规”的风险偏好,应对外围市场出现的冲击。交银国际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长期趋势,将持续把握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战略、科技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坚持客户至上,聚焦价值创造,加强集团协同,深化市场拓展,坚持资产业务与持牌业务协同发展,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加快高质量规模发展,致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区域市场竞争力的财富管理投行,努力为客户与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业绩会上,证券时报记者问及鉴于当前的巨幅波动和低迷的市场信息,未来几周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概率时,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洪灏向记者表示,目前出现金融危机的概率非常低,不必要作出恐慌,全球央行都在史无前例的动用各种工具补充市场流动性,而最重要的流动性问题主要出现在两个市场,一个是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一个是美国的回购市场及相关的债券市场,前天美联储进行无限量的QE放水之后,这几个市场的收益率息差在收窄,这些情况都说明美联储的放水政策开始正面影响商业票据市场以及回购市场等,这是一个好的信号,短期来看确实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1000-2000点的巨幅波动成为常态,但不要低估了央行的创造力,没有必要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