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过去了近3个月,各行各业也逐步复工复产,但是沪市仍有1家公司——*ST新亿(600145)至今还没聘请2019年年审会计师。
眼看4月30日的年报截止日越来越近,3月20日晚间,上交所再次向*ST新亿发出监管工作函,督促公司尽快依法依规聘请具有胜任能力的审计机构,按期披露年报。
如果*ST新亿在4月30日前还没披露年报,那么根据上交所的《股票上市规则》,公司将进入6个月的退市程序,最早将在11月份被终止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ST新亿自2015年12月停牌以来,已经有超过4年时间没有复牌,堪称A股“停牌钉子户”。站在退市悬崖边的*ST新亿,如烫手的山芋一般,至今仍无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愿意承接这单业务,这一背后到底还隐藏了多少的故事?
持续多年经营不善
资料显示,*ST新亿前身为贵州国创能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公司深陷财务危机,严重资不抵债,2013、2014年度连续亏损,且2014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上交所处以退市风险警示。
2014年底,新疆万源稀金资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受让原公司大股东江苏帝奥投资有限公司9.4%股份,成为大股东。
2015年6月,公司注册地由贵州贵阳迁至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同时,公司更名为新疆亿路万源实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万源稀金大股东为新疆万水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黄伟持有万水源矿业89.41%的股权,因此黄伟现为*ST新亿的实控人。
2015年11月16日,*ST新亿宣布,由于公司负债沉重,且严重缺乏偿债资金,生产经营亦难以维系,需要通过引入投资人的方式帮助公司筹集偿债资金,协助公司完成重整,并在重整后注入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新资产以恢复公司的盈利能力。2015年11月7日,新疆塔城中院裁定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并于12月31日裁定批准了公司的重整方案。
重整方案遭小股东反对
根据公司重整方案,公司按每10股转增29.48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共计转增约11.13亿股,公司总股本由转增前的3.78亿股扩张为14.91亿股。同时,公司控股股东新疆万源稀金等多家公司组成的重整投资联合体,向公司投入14.47亿元,其中8亿元用于向公司清偿债务,剩余6.47亿元用于公司运营。
作为投资对价,投资联合体取得公司10亿股的转增股份。公司原全部股东取得转增的剩余股份1.13亿股。重整方案实施后,由于总股本大比例扩张,公司股票价格经相应除权,由重整停牌前的7.40元调整为1.87元,原股东股份市值只剩原有市值的33%,市值损失严重。
对于上述重整方案,有小股东表示:“如果按照公司给出的重整方案来分配的话,我们的损失接近七成,无法接受如此之大的损失。”
在众多小股东的反对下,*ST新亿先后于2015年12月10日和12月11日,两次将重整计划草案提交出资人会议表决都未能通过。在大股东回避表决的情况下,*ST新亿的重整计划草案分别被以70.05%和64.65%的高比例反对票两度否决。虽然出资人会议先后两次审议均未获通过,但最终塔城中院依然强裁通过了这份草案。
面对新疆塔城中院的“强裁”,公司小股东并没有放弃,再次选择继续向新疆高院上诉。最高人民法院责成新疆高院对*ST新亿破产重整一案立案,并要求新疆高院对相关事项进行核实和查明。
2016年6月20日,公司收到新疆高院下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受理申请再审案件通知书(2)》((2016)新民监字第6号),对破产重整进行再审审查。至今,新疆高院尚未有明确核查结论,塔城中院至今也未对*ST新亿作出破产重整实施完毕的裁定。
然而重整以来,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没有改善,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营业收入也就刚刚超过1000万元的退市指标。说好的在重整后注入新资产没有发生,恢复公司的盈利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资金去哪了?
就在公司持续推进重整的这些年来,生产经营依然毫无起色。与此同时,公司重整注入的资金也被通过预付款的方式转移出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起到了重要作用。
按照公告,公司破产重整时共注入14.47亿元资金,清偿债务8亿元,留在公司账上的资金应该还有6.47亿元。然而,*ST新亿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剩47.51万元。员工人数也从原先的514人下降到14人。这14个人中,行政人员占了6人,生产、销售人员都仅剩下了1人。
不少投资者提出质疑:“公司的资金去哪了?人员去哪儿了?”而从目前已披露的信息来看,自重整获得资金后,*ST新亿并未如重整方案中计划的那样注入资产、专心主业,而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财务运作及“保壳”上。
此前,*ST新亿控股股东万源汇金在重整方案中明确承诺,将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注入关联方或第三方的大农业或大消费等各类优质资产等方式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万源汇金承诺公司2016年、2017年实现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亿元、5亿元。如果公司最终实现的净利润未达到上述标准,由万源汇金在相应会计年度审计报告出具1个月内以现金方式向公司补足。
但如今4年过去,“大农业、大消费”业务在公司上不见踪影,同时营业收入大幅下滑,扣非净利润也是连年亏损,而大股东业绩补偿承诺也未履行。
另一方面,记者查询*ST新亿财务数据发现,与货币资金大幅“消失”形成对比的是,公司其他应收款和商誉的“飞越式”增加。最初,账面资金通过贸易预付款的方式被占用。公司前期重整投资人投入用于公司经营的6亿元资金,均通过贸易预付款的方式被占用,其后也未履行相关贸易业务,而是撤销采购合同,公司收回票据,但相关票据也一直流转,资金未能回流公司。
2018年初,公司无法收回预付资金约5.5亿元,公司公告称,公司无法收回的资金经法院调解,获取了韩真源公司91.95%股份对应的资产。最终,这些资金变成了2018年报表上的不知真假的6.14亿元商誉和2.98亿元其他应收款。
与此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保壳。为了防止连续亏损被退市,公司在财务处理上以不规范的方式勉强维持着账面的盈利。
根据年度报告,公司2017年度盈利主要因为2016年度公司分别与乌鲁木齐震北商贸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因不能执行上述合同,追回预付货款时另外收取的资金占用补偿费2800万元,确认2017年度2633.18万元的营业外收入。
对此,公司年审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公司的上述资金占用费均为2016年发生,收入确认却在2017年度,相关收益确认明显不规范。
2018年,公司在韩真源公司91.95%股份对应的资产抵偿公司预付款事项中,确认了4240万元重组损益,但是韩真源公司既无“审计报告”也无“资产评估报告”,会计确认的真实、准确也是无从谈起,对此年审会计师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
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司重整已被立案审查多年,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也持续多年。目前,公司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事项,只能通过法院审理、现场调查等方式查明事实真相。只有查明真相,才能真正实现对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的保护。
审计机构成“烫手山芋”
从目前的局面来看,*ST新亿迟迟聘请不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承担审计工作。
一方面,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券服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如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委托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监管大环境下,会计师承担的风险巨大。
另一方面,*ST新亿2018年年报就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对包括韩真源入账价值、其他应收款、预计负债等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评价。这一年来,公司对于前期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和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ST新亿今年的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必将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根据实际情况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公司不满意,对于这家账面资金仅为47.51万元的公司,能否按时付款真是不好说。如果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必将受到严厉的事后监管。
踌躇之间,距离4月30日的“大限”只剩一个多月,扣除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要履行股东大会程序的15天时间,公司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公司未能在4月30日前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公司股票将进入共计6个月的退市程序,期间包含停牌2个月,再复牌交易2个月,再被暂停上市2个月。
如果公司在此期间一直未能披露年报,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如果公司在此期间披露了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年报,公司股票将在年报披露后暂停上市。
作为一个“烫手山芋”,最终是否会有会计师事务所来接,或者谁会来接,市场也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