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小米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收入为1146.25亿元,同比增长67.5%;2017年经营利润为122.15亿元,同比增长222.7%。同时,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近日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小米今年第一季度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手机品牌之一,已“挤掉”OPPO跃居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
招股书披露,营业记录期内,小米集团在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分别产生亏损人民币76亿元、利润人民币491.6百万元及亏损人民币439亿元。其中,2017年的亏损是由于港交所对于优先股权益的计算规则所致,并非实际亏损。
从财务数据来看,招股书显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67.5%;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37.85亿元和122.1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222.7%。
且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小米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67.5% 的成绩,在该年收入超1000亿元且盈利的互联网公司中,超越阿里巴巴、腾讯等,增速排名第一。小米业务的飞速增长不容小觑。
在主力业务智能手机方面,受益于中国和印度市场的推动,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小米今年一季度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7.5%,出货量同比增长101%。继其去年的逆势增长后,小米目前又已超越OPPO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
不过,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公开信中强调,小米并不单纯是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小米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IoT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与此同时,小米还拥有1.9亿 MIUI月活跃用户,并为其提供一系列创新的互联网服务。
招股书指出,小米拥有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等四个营收业务板块,2017年依次实现营收为805.63亿元、234.47亿元、98.96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3%、、20.5%、8.6%。
也就是说,小米并没有将硬件入口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则是小米的商业模式。“我们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雷军在公开信中表示。
结合前不久雷军在小米6X发布会上宣布的“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不高于5%”目标来看,有业内人士指出,小米的互联网收入毛利率会进一步提高,硬件以外的业务“赚钱能力”不会减弱。
招股书还显示,小米计划将30%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音响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用于全球扩展;10%用作一般营运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此次递交招股书是港股同股不同权规则更改之后,这也或将成为201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招股书显示,小米联席承销商是中信里昂证券、高盛、摩根士丹利。且有消息称,小米IPO定价基本确定在1000亿美元以上,争1200亿美元。
对于风险及挑战,小米此次招股书列出了四大项因素,并称起产品及服务所在全球市场竞争剧烈且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未必能在该等市场有效竞争。有关市场价格竞争激烈、频繁推陈出新、产品生命周期短、行业标准不断演变、产品价格及性能特征持续完善、竞争对手迅速采用改良的技术及产品、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且喜好不一。其能否成功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不断于市场上及时推出创新产品、服务及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