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在2025年停止售卖燃油汽车这一激进的新能源策略后,长安汽车又在今日重庆智博会上表示,在2020年,将不再生产非联网汽车,并在2025年提供可选装方向盘的共享汽车平台。
“消费者选择不装方向盘的车,将无需考取驾照即可出行。”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说。同时,消费者将在一个月后,在市场上买到特定环境下“解放双手双脚”的车型CS55。
上述目标是长安在智博会上对外发布的北斗天枢计划的一部分,作为长安全新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是推动长安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重要战略。
不仅如此,长安汽车还提出,希望在2020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量产,至2025年,实现L4级无人驾驶量产。与目前部分车企选择通过渐进式推进L4级无人驾驶路线不同,长安选择从L2级直接升级至L4级别。
长安汽车副总裁谭本宏认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必须考虑到品牌自身的产品结构、成本和客户的体验。“在现有条件下,要实现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售价至少在30万元左右。长安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重点,要放在给予用户最优成本与最佳用车需求的组合上。”
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长安多年来一直在布局。2016年,长安汽车首度实现2000公里无人驾驶长距离测试;2017年12月,获得美国加州无人驾驶测试牌;2018年3月20日,成为中国首家量产自动驾驶二级核心技术的企业。
目前长安旗下已经有6款车型,搭载了L1级自动驾驶技术。在智博会上的智慧小镇里,长安首次向公众开放了基于现有车型的L4级无人驾驶技术的体验。
不过,要实现人、车、生活一体化的场景,仅靠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远远不够,还依赖于整个自动驾驶生态圈的构建和完善,比如车与车之间的通信、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网通信以及5G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构建生态圈,长安将展开“合作共创行动”,开放技术创新平台,整合科技企业、互联网及供应商资源,全面打造北斗天枢联盟。
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L3级别自动驾驶智能开放平台,在2025年前建成L4级别自动驾驶平台。而为配合这一目标的达成,长安汽车计划到2020年打造1000人规模的开发团队,到2025年增加到5000人规模,重点布局智慧出行、人工智能、芯片、高精地图、语音交互、全息技术等领域。有别于此前对于传统汽车技术人才的倚重,在这一新的研发团队中,软件开发人员的比重将大大提升,到2020年在团队中占比达到40%,2025年占比达到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