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步伐加快,五大行中的交行也“出手”了。5月31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 80 亿元发起设立交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资管”)。业内人士指出,为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未来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或将“提速”,同时也能推动行业资管业务的发展。
银行单独开展资管业务成趋势
记者梳理发现,2015~2016年间,光大、浦发和中信银行均发公告表示成立资管子公司。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今年3月以来,先后有招行、华夏、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发声设立资管子公司。而交通银行将是继上述7家银行后,拟设资管子公司的首家国有行。从注册资本来看,交银资管注册资本高达80亿元,远超招行、华夏等资管子公司50亿元的注册资本。
据悉,资管新规中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对于具有托管资格的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资管产品需要独立的三方机构进行托管,成立资管子公司单独开展资管业务成为行业趋势。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未来27家具备公募基金托管资质的银行必须成立子公司专门开展资管业务。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对此表示认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监管层首次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资管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未来资管子公司将推动资管业务朝着专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有利于实现风险隔离
设立资管子公司,相当于把资管业务,如银行理财等从银行母体中“分离”。刘银平指出,以往银行自身的资管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体,人员配备不足,理财资金与银行自有资产牵扯不清,风险无法完全隔离,所以才会一直存在刚性兑付问题。成立独立的资管子公司后,资金运作及盈亏完全由子公司承担,银行母体只承担托管和代销业务,有利于风险隔离。
此外,银行也会成立专门的资金投资管理团队,有利于提升资管业务能力。董希淼表示,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有助于实现真正的风险隔离。“资管业务是表外业务,风险更具有隐蔽性。因此可以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隔离制度,在资管业务和银行其他主营业务之间牢固树立防火墙。此外,资管子公司独立经营的特质或将引导资管业务向更专业化的发展,提升资管业务的专业性。资产管理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具有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也有助于引入市场化机制,推动资管业务更加专业化运营。”